孩子被欺負「打回去」還是「忍回去」?你該這樣教孩子……

過去,孩子被打了,可能很多媽媽會要求孩子有很高的道德情操,灌輸不能以暴制暴的道理,要告訴老師和家長。

如今,孩子被打了,有位爸爸的觀點很受歡迎,無論如何一定要反擊,不能忍氣吞聲、姑息養奸,不要打小報告。

Ways-to-educate-children-01

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你想培養怎樣的孩子。

你希望孩子不知輕重、不分是非嗎?

你想培養一個性格懦弱的孩子嗎?

你想養育一個缺乏界限感的孩子嗎?

你希望孩子沒有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嗎?

那麼,不管是教孩子「打回去」還是「忍回去」都能達到以上的目的喲。

你可能會疑惑,這明明是不同的兩個方法嘛,怎麼會殊途同歸?

因為孩子被打的輕重不一樣,對方是惡意還是開玩笑,孩子的感受也不一樣。

家長無論是教孩子「打回去」或「忍回去」,都將使得孩子缺乏判斷力和自主性,讓他不懂得如何合理的解決矛盾。

你可能會說,我會跟孩子說看情況啊,如果你被打得很痛,一定要還手。

這個很痛的標準如何定位,孩子不覺得多痛,沒還手,但回家你發現有傷口,會不會責怪孩子沒有還手?

還有一種可能,孩子被打得很痛,想起家長說一定要還手,但是對方比他強大好多,他不敢還手,

卻又違背了家長的教育,心裡有多糾結?

有多糾結就有多懦弱!想像一下站在那裡想打又不敢打的樣子,好像更容易再被欺負。

教孩子一味忍讓也是一樣,孩子被打可能本來就憤怒、委屈,還得忍,

不然出手了,回到家還得被家長打罵,長此以往,這得多懦弱?

還有人說,看孩子性格,膽小的,鼓勵他反擊;膽大的,引導他忍讓些。

有點道理,也有點強人所難吧,有沒有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我們都想培養一個有勇氣、有禮貌又知進退的孩子,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一、家是溫暖的港灣

家長和孩子首先得連接良好,孩子回家才敢暢所欲言。

如果一回家說被打了,家長馬上問,那你有沒有還手?

跟你說一定要還手,你怎麼這麼熊?

跟你說一定不能還手,你怎麼這麼熊?

此兩「熊」意思不同哈。

不管家長是哪種說法,孩子的感受都不好,家不但不溫暖,還雪上加霜,下次就不一定會告訴家長了。

那麼家是溫暖的港灣需要怎麼做呢?有以下五個步驟。

Ways-to-educate-children-03

首先是共情

「你一定很難過,很生氣…」

第二是傾聽

「可以和爸爸媽媽說說怎麼回事嗎?」共情後,孩子會比較願意傾訴。父母要儘量聽,不評價、不打斷、不做建議。

第三是接納

不管聽了經過,家長是感到好笑、氣憤、納悶,都應該準許、認可孩子的情緒。

「你覺得很委屈、憤怒…因為…」,「媽媽如果遇到這樣的事也會…」

第四是啟發式提問

「你覺得他的做法對嗎?」「如果下次在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想怎麼做?」

第五是提供支持

「你需要爸爸媽媽怎麼幫助你呢?」「爸爸媽媽願意在合理的範圍內幫助你。」

最終的結果是給予孩子勇氣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二、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界限

我們看動物世界裡,動物被咬了、被打了、被嚇了。它們會怎麼做?

比它厲害的,它就跑了。

和它差不多的,它就反擊。

痛了的,他們奮力相搏,較輕的,他們稍微擺擺樣子就算了。

這些都是生命本能的反應。

對於一個幼兒來說,一開始他們可能不太能比較判斷,但一定要相信他們有這樣的本能,並且會很快發展他們自己的界限。

如果家長過於強調「打回去」和「忍回去」,那孩子就忙於糾結自己的判斷和家長的要求,左右為難,很難為自己做決策。

我們應該允許一個生命擁有自己的界限,應該給與他力量讓他逐步的為自己的界限擴張,當他能力強了,見識多了,會有自己的更多選擇。

懂得根據不同的情況,給予警告、喝止、反擊、還是逃跑。

三、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

家長可以通過平時的實例分享和繪本的閱讀,來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以及通過合作一起解決問題。

動不動就打人肯定是不對的。

動不動就向老師打小報告是不受歡迎的。

用道德觀念束縛,一味忍讓,是不可取的。

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學會良好的社會技能,當他人有意無意冒犯自己時,如何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也尊重當下的情景。

一、保護

教孩子基本做法:及時躲避、保護自己、採取自衛。

對於比較膽小的孩子,平時在家可以玩一些肢體碰撞的遊戲,來訓練孩子的反應速度。比如和大人面對面站著,互相推手。或者枕頭大戰。

Ways-to-educate-children-02

二、呵斥

看著對方的眼睛,大聲呵斥:「你這樣是不對的!」或者「不許打人,住手!」

對於比較內向的孩子,平時要多給予他說「不」的權利,激發他的自主性。

三、社交

「爸爸去哪兒(三)」中,林永健的兒子有個很好的辦法,遇到有人做他不喜歡的事,他說,「不要這樣好嗎,我們是好朋友。」

四、談判

和對方「談判」和協商。「如果你道歉/住手,我們就一起玩這個。」

學會同伴間的協商談判也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技巧,並且,這樣解決常常比家長和老師去參與效果更好。

五、靈活

一群孩子在一起玩,難免碰撞和衝突,鼓勵孩子自己根據當下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做出有特色的合理的反應。

引導孩子想一想,起衝突的原因可以怎麼避免,除了你輸我贏,有沒有第三個辦法,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共贏之策。

以上這些技能是家長教導、孩子主導。

也就是說,不是家長出面替孩子解決,而是給孩子機會自己做決定。

三四歲的孩子,在練習這些技能的過程中,難免有時做不到,

家長千萬不要因此給他貼執拗、粗暴、膽小、軟弱的標籤;

千萬不要因此呵斥批評他們,他們小小的心裝不下那麼多的負面情緒;

千萬不要讓孩子憎恨、逃避,可以告訴孩子:

有些孩子還不懂事,希望他們長大一些會更有禮貌、學會正確的相處方式。

本文 kknews.cc

本文著作權與圖片屬 原作者 所有,若有不慎影響原作者權益者,請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將立即進行刪除或修改。本站將不定期蒐集轉貼有價值的好文章給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加入我們為Line好友並分享本文給您的朋友,這樣您就會成為第一個知道新文章發表的貴賓喔!

分享愈多,格局愈大,立即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發表迴響